![]() |
![]() |
數學課程標準修訂與頒布以來,昆吾小學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,線上聆聽專家解讀,線下進行學習研討。為促進教師深度理解《數學課程標準》的基本導向,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理念,發展學生綜合素養,2022年5月25日下午,濮陽市昆吾小學舉行2022年第6期昆吾講堂。本次講堂由二年級數學教研組承辦,全體數學教師參與,活動主題圍繞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,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討交流。
講堂共分為三個環節。第一環節是對數學核心素養的闡釋,由李俊玲和盧偉偉主講。兩位老師帶領我們回眸2011版課標的“四基”“四能”“十個核心詞匯”,對比2022版課標的不同,詮釋數學核心素養概念,闡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,并結合具體案例解讀“數學眼光、數學思維數學語言”的內涵。
第二環節是對“量感”這一核心概念的解讀;2022版課標新增的量感培養這一內容,龐建寧老師以具體事例點明數感與量感之別,同時依托俞正強老師《度量天下》一課,提出在整體構建中,助力學生量感培養,同時也總結出培養量感的方法。張軍華以張齊華老師的《角的度量》和吳正憲老師的《認識面積》這兩個課例,提出以實踐構建助推學生量感生長。張首利老師針對量感的培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,以《體積和體積單位》為例,提出量感的培養要內化建構,著眼于問題中的量與量之間的關系,讓量感真實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。第三環節,由房鳳芹、何艷敏、趙淑芹和郭文靜老師分別對數與代數、圖形與幾何、統計與概率、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內容的變化進行闡述。四位老師分別針對課程內容的結構變化、刪減、后移與新增內容、課程實施要求等方面分析,既有對變化內容的歸納,也有變化原因的分析,更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思考教學方式,提出教學時要提供真實情境,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,并在操作中發展數學語言,建立數學模型,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。
新課程標準的頒布,將指導我們的教學進入一個新的里程。在以后的教學中,老師們一定會基于新課程標準理念,精心打造數學課堂,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目標,全面落實有理想、有本領、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,培養一批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